建筑档案
名称:马丁堂(Martin Hall) 竣工时间:1906年 面积:2516.48平方米 地址:康乐园东北区334号 价值:1993年被评定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建筑学会评为中国优秀近代建筑之一;2000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年8月被广东省文化厅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掠影 马丁堂,作为康乐园最古老的建筑,不仅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之一,更是奠定了康乐园建筑风格的基调。这座建筑由美国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05年开始奠基,1906年落成,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丁堂最初名为“东院”,其命名源于其在校园中的方位。1904年,岭南学堂购得位于广州河南岛的地块,并委托美国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规划校园。马丁堂的设计灵感可能源自19世纪末美国大学校园规划的主流思潮,其几何规则与古典唯美的布局与189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的规划图有诸多相似之处。
1905年,为纪念捐款最多的美国企业家亨利·马丁先生,东院被命名为“马丁堂”。这座建筑不仅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场所,还承载了博物馆、图书馆等多重功能。其中,马丁堂内的博物馆功能堪称开创风气之先,是广东省最早建立的正规博物馆,也是全国较早创办的博物馆之一。
马丁堂不仅是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场所,还是师生情感连接的符号资源。1981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马丁堂成为人类学系的系楼,并一直沿用至今。在这里,师生共同开展学术研究,传承文化,马丁堂成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发展历程的见证。
历史变迁 马丁堂在百年间经历了多次改造,从最初的英式建筑特征,到后来的中式大屋顶与西式墙身的结合,再到现代对敞廊和屋顶的改造,都反映了中国近代建筑风格的演变。如今,马丁堂不仅是中山大学校园内的重要建筑,更成为了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后,马丁堂成为该系的系楼,承载着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的使命。马丁堂内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功能,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这座建筑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见证了中山大学与人类学系的发展历程。
结语 马丁堂,作为康乐园最古老的建筑,承载着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见证了中山大学与人类学系的发展历程。它是学术研究的场所,也是师生情感连接的符号。在未来,马丁堂将继续见证中山大学与人类学系的成长与繁荣。
转载请注明来自安徽骏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马丁堂:岭外红楼称第一 开风气首马丁堂 》